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地處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梵凈山西麓,全縣總面積196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1391.38公頃。轄1個鄉1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共357個村民委員會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141個村民小組。2018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45.45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38.58萬人,城鎮人口17.17萬人,鄉村人口28.28萬人。人口出生率11.5‰,自然增長率6.4‰。主要礦藏有錳、煤、矽、鎂、花崗巖、硫鐵礦、重晶石等,森林覆蓋率68.37%。是“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長壽之鄉”。 唐武德三年(620)境內設思王縣,唐開元四年(716)增設思邛縣。北宋政和八年(1118)思邛縣改思堡,宣和三年(1122)思王縣改朗水峒,均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隸屬思州。元至元八年(1271)思堡改設思邛江長官司,二十八年(1291)增設厥冊蠻夷長官司;至正四年(1344),思邛江...
印江自治縣位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於其東部,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形地貌。 境內最高峰為梵凈山的聳凸點,海拔2493.8m,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的龍門口為最低點,海拔377.7m,相對高差2116.1m,高低點直距46.12km。境內地形可分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類型有溶蝕、侵蝕和河谷沖刷堆積地貌,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縣主要的地貌,分布範圍廣,除東南部的梵凈山外,其余地區的大部分屬於此類型。東部梵凈山地區,平均海拔大於1600m,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坡度較陡,為中高山地形,以侵蝕地貌為主;中東部梵凈山前緣地帶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緩不等,為低中山地形,以巖溶地貌、河流沖刷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帶海拔800-1000m為中低山地形,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地處梵凈山西麓。全縣總面積1969平方公裏,轄1個鄉1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共357個村民委員會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141個村民小組。2018年末,全縣公安戶籍總人口45.45萬人,同比增長0.4%。年末常住總人口27.79萬人,比上年下降3.2%,人口出生率11.5‰,自然增長率6.4‰,人口出生符合預期。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38.58萬人,城鎮人口17.17萬人,鄉村人口28.28萬人。 縣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羌族、仡佬族、鄂溫克族、獨龍族、珞巴族等25個少數民族。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土家族、苗族人民都是依山傍水而居。土家族大多居住土家吊腳樓,主要節日是過趕年。每逢節日,要舉行龍燈、焰火架、金錢竿、花燈...
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位於梵凈山西麓,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特點主要表現為季風氣候明顯,氣候垂直差異顯著,主要氣候要素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這裏雨量充沛,光、熱、水變化基本同步,能為各種作物,特別是一些特色經濟作物提供豐富的光、熱、水資源。春季多冷空氣活動,常有“倒春寒”和冰雹天氣發生;夏季幹旱幾率大,無旱不成年。秋季較為幹燥,冬季無嚴寒。 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城常年平均氣溫16.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9℃,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歷史最高氣溫40.7℃,歷史最低氣溫-9.0℃,無霜期297天。累計年平均降水量為1110.0毫米,年際變化較大,是各氣候因子中最不穩定的因子。多雨年(1963年)與少雨年(1966年)兩者相差達2.4倍;時空分布不均勻,汛期(4-10月)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致使經常出現旱澇現象。在各級降水日數中,以小雨為主,小雨日數占總降水日數的79%,其余各級降雨日數占總...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部、東與松桃苗族自治縣,南與石阡縣、思南縣,西與德江縣,北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以及重慶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全縣現有國土面積1969.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8425公頃,其中田11867公頃、土6558公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在其縣境東部。全縣轄17個鄉鎮(街道),其中轄1個鄉、1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347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2個社區、3103個村民組。2019年底全縣總人口為45.45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1.5%。是國家最早列入內陸開放縣之一,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以國函〔1...
在位於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城東面的木黃鎮將軍山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碑,巍然屹立在一排排蒼勁挺拔的柏樹叢中。1996年,這裏被貴州省委、省政府列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當初木黃紀念碑的籌建經歷,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30多年過去了,往事歷歷在目。現在我把它講述出來,作為一段歷史紀念。 1975年,我當時是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革委副主任,住在縣革委。傍晚,我正在食堂吃飯,辦公室通知:瞿主任要我到會議室,有客人來了。我到會議室,縣革委瞿大國給我介紹,這位是賀龍元帥的大女兒,中國革命博物館文物征集處處長賀...
下載視頻:上海知青在印江.rar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自治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自治縣第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何聖仙 (2019年2月13日)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同誌提出寶貴意見。 2018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全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全面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在市人大的指導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扣決戰脫貧攻堅、實現“整縣摘...
少有大誌,倜儻不群,性曠達開朗,嗜吟韻。幼從印邑名進士、詩人、知縣柳芷江公遊於川,共樹鶚薦,涉獵經典,觸景即,口立就,妙趣橫生,令人捧腹。他在黔省及滇公遊時,著有格律詩一至四卷,共二百一十六首,集成《花山投戈集》。另有《和範慎修主簿原韻》、《寧安如明府卸篆》、《頒思稟文》、《祭文》、《奠誄文》、《鄉試祝文》等十余篇,今多已收入《邛江遺韻》。 道光三十年,黔東相繼出現紅、白號軍起義,廖雲鵬舉業無門,便與近鄰武舉呂嘉會分別組織數百人團練。光緒三年,聯合呂嘉會率團隊數百人,數次圍攻梵凈山,雖小勝負,仍收效甚微,光緒六年,貴州巡撫岑宮保毓英...
——讀《天佑》 這是一種耀眼的紅和一片炫目的藍…… 在高曠的遠山山巒上,些許赭色把它塗抹成一份莊重和肅穆,幾縷白雲似動非動於山巔之上,構成了遠景的藍色夢幻。中景是穩如磐石的金頂在蒼翠的墻垣間異峰突起,巋然不動。更加強烈的赭色恰到好處地斑駁於佇立的金頂山體,呈現出一派經年的滄桑,與近景中切入眼簾的身披紅色袈裟的高僧和尚衣袂翩然舒臂欲擁山川蒼靈入懷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 紅與藍成為一種藝術,靜與動化為一種想象。 於是,我看到了虛空的佛界,聽到了那雲濤之間傳來的裊裊梵音,不用誦讀,便能心領神會。。 由此,我領悟了作者的匠心,看到了那寧靜致遠蘊含的真切心語,不用詮釋,便可刻骨銘心。 梵凈山,莽莽林海,雲蒸霞蔚,神秘神奇。 ...
梵凈山氣勢磅礴,峰奇林秀,古剎遍布,在此修煉的僧人為數不少,他們對梵凈山佛教文化的興替承襲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由於歷史原因,系列資料及碑文被毀,據考“古來得道成真,莫不於斯凝神,於斯蛻穎,他如仙跡所遺,標題所載,種種燦著以禪述。”可見,這些高僧們不僅對梵凈山佛教的興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對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現根據殘存的資料簡要論述於後。 辟山始祖妙玄:據《脈源宗譜碑》記載:“梵凈之始,鼎於妙玄。”明萬歷年間國舅李妙玄(當時的學者),看破紅塵,對朝廷紛繁雜亂之事十分厭煩,喜歡幽靜安寧。因此,遠離朝廷,來到貴州銅仁與思南之間的深山隱居。他觀其山幽靜與陡峭同在,考之古籍為之取名“梵凈”。並將此山狀奏朝廷,得到皇帝...
木黃,這個原本不經意的小地名,在地圖上都難以查找,因為有了紅二.六軍團長征中的會師,使得它濃墨重彩,在中國革命長征的史冊上揮灑了極為厚重的一筆。 1934年5月,賀龍、夏曦、關向應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原紅二軍團)進入黔東,收編了活躍在黔東地區的“神兵”,將“神兵”組建為黔東縱隊(後改編為黔東獨立師),並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於至22日召開了黔東特區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印江、沿河、德江等六縣,縱橫100余公裏的黔東革命根據地。紅三軍在黔東的活動,遭到了國民黨黔、湘、川軍閥部隊的圍剿。就在木黃這塊峽谷地帶,賀龍親率紅三軍主力和黔東遊擊隊,先後兩次擊潰和重創了數倍於己的國民黨反動軍隊,壯大了紅軍力量,鞏...
導覽圖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西麓,這裏是宜居的歸處,養生的天堂。杭瑞高速、印秀高速、印沿松高速穿境而過,從印江到銅仁鳳凰、遵義機場分別只需1.2小時、1.5小時。 印江,是吉祥的福地。梵凈山五分之三的面積在印江,獨立險峻的金頂,神奇怪異的蘑菇石、慈容安詳的萬米睡佛,栩栩如生的剪刀峽、黑巷子、薄刀嶺,令人嘆絕!形似“睡美人”的大聖墩自帶神話,更顯神秘。漫步在印江河,閑遊在長壽谷,仿佛處處結善緣,時時遇貴人。 印江,是文化的厚土。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各族人民創造了土家山歌、花燈、儺戲、過趕年等民族文化,修建了吊腳樓、文昌閣、風雨橋等古老建築。唐貞觀年間梵凈山就已名揚天下,皇家修建了護...
2018年,深入開展項目攻堅行動,策劃生成項目690個,總投資1687億元,向上爭取到位資金18.52億元,完成重大項目投資55.45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到位資金總量排全市第一。交通項目加快推進。印秀高速、沿印松高速、印思城際快速幹道穩步推進,G211沿河黑獺至縣城、G352縣城至兩河口、樂茂江至慕龍工程順利實施;完成雲半至新寨等縣鄉道提級改造工程,建成農村“組組通”公路553公裏,實施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工程300公裏。水利項目有序推進。羅星溪中型水庫和毛寨、龔家坨2座小(一)型水庫工程前期工作紮實推進;清渡河、馬尿水2座小(一)型水庫工程開工建設;偏巖中型水庫和綠蔭塘、山岔2座小(一)型水庫工程加快推進;栗子園中型水庫下閘蓄水,鋪設城區供水主幹道管網8公裏,縣城供水二期工...
2018年,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啟動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完成30戶以上集中居民點村莊規劃320個,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城北片區、坪興寨北片區、巖底片區等棚戶區改造紮實推進,萬潤溫泉、東方國際城等項目加快實施,城鎮化率提升2個百分點。完成南環、北環公路沿線景觀提升工程,提級改造觀音溝濕地公園、農業公園2個城市公園,打造城西河濱公園、縣城西出口等6個市民休閑空間,完成新寨、紫薇等11個鄉鎮(街道)棚改綜合整治項目,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穩步推進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投入使用,國家衛生縣城通過復審。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1.5萬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4萬畝。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新建集...
2018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06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農業產值29.45億元,增長67.5%;林業產值4.79億元,增長16.1%;畜牧業產值13.18億元,同比增長4.3%;漁業產值0.72億元,增長0.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2億元,同比增長4.0%。
2018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6.3%,低於年度目標5.2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4位。
2018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6.3%,低於年度目標5.2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4位。
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42億元,增長10.5%,突破百億元大關;完成財政總收入6.77億元,增長18.2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6億元,增長9.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7億元,增長8.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478元、8888元,增長9.4%、10.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42.7億元、119.5億元,增長12.6%、21.9%。經濟發展增比進位在全省縣域第三方陣甲類縣排第5位、全市同類縣第1位。全縣呈現出經濟穩步增長、基礎不斷夯實、產業蓬勃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共計202所,其中幼兒園50所(附設幼兒班98個)、小學68所、教學點59個、初級中學17所、九貫校3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75693人,其中:幼兒園13626人、小學31891人、初中17814人、普通高中10224人、中職2025人、特殊教育241人。全縣在職教職工5983人,其中:專任教師5479人。現有省級“鄉村名師工作室”7個、市級“三名工作室”19個,縣級以上教學名師702人,市管專家1人、縣管專家7人。教育系統有基層黨組織117個,黨員1621人。 印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提升辦學水平。以“學前教育抓普惠、義務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抓普及、職業教育抓特色”為辦學思路,2016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2017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 412 家,其中“二甲”公立醫院2家,“二乙”婦保院1家,鄉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家,民營醫院9家,個體診所 19 個,村衛生室363個。縣鄉村實有醫衛專技人員2181人(男940人、女1241人,編內992人、編外1189人)。2014年以來全縣引進編內醫衛人才505人,醫院自行聘用579人。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專技人員中大專及以下學歷占67%、本科學歷占31%、碩士研究生學歷2%(中專以下24人、中專 620 人、大專849人、本科684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人)。有全科醫師115人、執業(助理)醫師805人(執醫544人、助理261人)、註冊護士(護師)825人,按常住人口28萬人計算,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 2.88 人、擁有註冊護士 2.95 人;按戶籍人口45萬人計算,...
印江各族人民愛好體育活動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能歌善舞,有著悠久的傳統體育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健身、一種娛樂、一種比賽,而且已成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基礎和廣泛社會參與性文化活動。縣委、縣政府歷來非常重視體育工作,始終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針,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轉變,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貴州省體育條例》,大力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始終按照舉國體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體育工作方針、政策。《全民健身條例》頒布以來,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群眾體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體育強縣的目標,深入實施《全民健身...
《武陵桃源醉木黃》封面 序 印江木黃,這個鑲嵌在梵凈山下的美麗小鎮,得天時、地利、人和,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商賈雲集,先輩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依托這方土地為我們積攢下了深厚的人文自然奇觀。其中既有地地道道的土家文化,也有土家、苗、漢等多民族在長期的往來中形成的多元文化,還有大自然賜予給木黃的山水文化,更有神秘莫測的儺文化。此外還有紅軍長征形成的紅色文化……等等,這些文化就這樣散落在木黃1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他們或神秘或詭異,或精彩或迷醉……這是我捧讀《武陵桃源醉木黃》的最初認識。 作者用一條緯線把木黃定格在北緯30度這個區域,於是在這個區域內我們便欣然看到了一部由紅色文化、美食文化、土司文化、宗族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等等18個篇...
甘述華 男,1950出生,漢族,中共黨員,中專文化,重慶市豐都縣人。1968年10月參加工作,曾任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組書記,銅仁地區攝影協會理事。1984年開始攝影創作,多次參加地縣影展,1987年攝影作品被評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優秀作品,《勞模唐老冬》入選1990年度新聞攝影,《儺魂》組照入選2005年貴州西部攝影展賽。多次參加縣內重大活動的攝影攝像和組織工作。2003年參與《貴州土家族》畫冊的攝影,2007年作為策劃、編輯組織者之一,編輯《銅仁風采》、《黔東文化辭典》中的圖片部分,10月編輯出版《奮進中的印江》畫冊。現為貴州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地處梵凈山西麓。全縣總面積1969平方公裏,轄17個鄉鎮(街道)374個村(居、社區),縣內居住著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羌族、仡佬族、鄂溫克族、獨龍族、珞巴族等25個少數民族。全縣總人口45.4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8.6萬人,少數民族占比84.7%。我縣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土家族、苗族人民都是依山傍水而居。 土家族大多居住土家吊腳樓,主要節日是過趕年。每逢節日,要舉行龍燈、焰火架、金錢竿、花燈、儺戲、擺手舞、長號嗩吶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藝表演活動。土家哭嫁是印江土家族特有的婚俗習慣,場面喜慶熱鬧。風神是印江土家人民祈求五谷豐登的的獨特風俗。葬紅棺是印江獨有的喪葬習俗。土家族的信仰文...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主峰——梵凈山西麓,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最美文化旅遊名縣”、“貴州十佳最美風景縣”之美譽,是紅色革命老區和國家首批內陸開放縣,是國家武陵山片區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同時是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和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試點縣。 一、印江自治縣“十二五”期間科技事業發展情況 “十二五”以來,印江自治縣科技事業工作在省科技廳真切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市科技局的指導下,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工作方針,圍繞“科教興縣”戰略目標,堅持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為根本,以提升科技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實現農業產業化,鞏固提高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普及科學技術為重點,著力抓好區域主導產業的培育、支柱產業的提升、核心技術的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九十年代初明確要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入新世紀,特別是中共十八大後,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一步修改完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辦法,我縣認真貫徹執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精神,提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堅決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圍繞“一區五地”奮鬥目標和“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發展定位,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展現美好藍圖。 1983年12月,撤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基本建設委員會,設立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為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直屬二級機構改革;1987年更名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1999設立印江自治縣環境保護局,與縣國土局合署辦...
近年來,幸运5星彩官方开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轉工作總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整縣摘帽”為目標,全力攻克“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紮實推動“三大突破”,加快推進“四化進程”,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自治縣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目標任務。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42億元,增長10.5%,突破百億元大關;完成財政總收入6.77億元,增長18.2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6億元,增長9.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7億元,增長8.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478元、8888元,增長9.4%、10.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我縣迎接脫貧攻堅評估驗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至關重要、意義重大。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我們的工作任務仍然十分繁重,風險防範仍然十分艱巨,發展壓力非比尋常,我們必須居安思危、知危思進,保持戰略定力、工作定力、作風定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全省、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轉工作總要求,以脫貧攻堅統攬...